汪洋对话高端人才 创新思想需要政府创新举措支撑
南方日报网络版
http://www.southcn.com/jsfw/zt/kxfzcxgd/ldtcx/content/2010-03/30/content_10612004.htm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在前日举行的2010年在粤工作院士专家迎春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更宽阔的胸怀和气魄,建立听取高层次人才意见直通车制度,这些话语温暖着“大家”的心。
两天下来,备受感动和备感振奋的院士、专家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在广东搭起的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技,担起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的重任,为广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贡献智慧。而院士、专家们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给广东怎样傍科技大款提出“金点子”。
刘人怀(暨南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产学研提了多年,怎么还是缺叫座又叫好的技术品牌?
“产、学、研的两头要分别再加上‘政’和‘金’”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靠来料加工,靠仿制,但在目前在依靠核心技术发展的新时期,这个行不通了。”刘人怀认为,在现阶段必须要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才能有大批创新型企业出现,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推动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学研合作的提法并不新,但喊了多年,真正拿得出手的,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品牌却乏善可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刘人怀认为,有观念上的原因,比如,部分高校认为“创新”就是技术革命,待在象牙塔里搞搞就行了,学校不愿意和企业合作。但实际上,只有把技术应用到产品上,继而产业化,才算得上完成创新的全过程。当然也有各种思维、体制、评估等问题,都让产学研联姻多年来一直处于磨合水平。
对目前存在的“瓶颈”,刘人怀一针见血地指出,“产学研合作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的系统工程”,应在产学研三方面的两头,分别再加上政府和金融机构。“即应写为政、产、学、研、金的合作。”他强调,“没有政、金两方面,产学研是搞不好的。”
有着多年自主创新“实践经验”的刘人怀特别指出自主创新的分工:企业占据主体地位;高等学校、研究院(所)是重要支撑体,也是创新型企业的生命源泉和基础;政府占据关键地位。
他提出,“政府应强化政策鼓励引导作用,为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人员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同时在科技投入、成果奖励、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也要更科学及加大扶持力度,并强化考核的促进保障作用。”
此外,刘人怀还认为,金融机构可为产学研提供投入,提供风险管理服务,这是产学研的强大支柱。
“‘政产学研金’合作的核心问题是完善联盟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在这里面,‘和为贵’是至理名言!”刘人怀建议成立“广东省政产学研金合作发展委员会”,由省发改委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风险投资银行等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并建立相应的支撑与保障体系,形成集研究开发,中试生产、企业孵化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大格局,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
侯凡凡(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从机制上解决科学家只关注项目申请及急功近利的现象
整合成立一批省级专科研究所
“创新本身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需要量变的积累”,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侯凡凡对创新的理解。她举例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用了13年时间,试用了1000多种材料,进行了7895次实验。
而目前广东高校、医药科研院所的创新格局并不利于这种积累。侯凡凡不客气地指出,目前我省高校、医药科研院所创新力量分散、小而全、研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她建议,应当经过科学评估,优化组合,再结合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需要,成立一批省专科研究所,从而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省级科研基地。
这些省级专科研究所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预算拨款为主、竞争课题为辅”,改变了目前对科研机构以竞争课题为主的资助方式。如果能够以科学的运行绩效评估为依据,保持对省专科研究所稳定的财政支持,侯凡凡认为,如此一来就能从机制上解决医学科学家只关注项目申请及急功近利的现象,以保证自主创新能有效且持之以恒。
同时,建设省专科研究所也有利于组织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而这些研究也是推动医疗实践和卫生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比如,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通过前后6年的临床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有效推迟晚期慢性肾脏病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这项创新成果推动了国际医学界对慢性肾脏病治疗策略的更改,每年为我国节省用于新增尿毒症患者透析的医疗费用达16亿元。
志在创建医药强省,广东的优势和方向在哪里?侯凡凡认为,中国药物研发创新转型的三大目标包括:中药和植物药、人源化治疗抗体等生物技术药和化学药物研发,而其中前两项是广东可能取得竞争优势的领域。她建议,广东应该通过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加速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加大对新兴医药产业的扶持等方式推动建设医药强省的步伐。
徐安龙(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副校长)产业链的前端公司没有固定资产怎么去抵押?怎么去发展?
创新科技投融资方式让阶段性成果也能产业化
“我就是由广东省政府资助到国外学习的,可以说,我的成长就是得益于广东对人才的重视。如今省领导带头傍科技大款,还建立起‘听取高层次人才直通车’的制度,更体现了广东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决心,以及对人才和智力的重视。”常年在广东工作,徐安龙对广东对人才和创新的重视有着深切体验。
决心如何转化为行动?在徐安龙看来,除了老生常谈的“筑巢引凤”、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承担国家级项目、建国家级研究与开发基地等话题外,还必须针对当前广东自主创新遇到的瓶颈,采取“对症下药”。
“比方说,有些领域基础研究做得很好,但在技术层面存在断层;而有些却是技术很好,到了企业产业化时又遇到问题。”徐安龙说,要解决这些现象性的难题,归根结底就是要以建立科技管理的创新体制和评估标准,来促进基础性研究成果向应用性创新技术快速转移,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快速转移。
“这里讲的其实是指一个大环境,如同改革开放初期广东迅速发展起来,得益于早期的政策引领一样”,徐安龙感慨,“当下广东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是一定要拿出多少钱来,重要的是建立好的体制和标准,营造一个氛围,使大家像过江之鲫那样都到广东来创业。”
如果只对自主创新的终端进行评估,那些还处在积累阶段的项目如何得到支持?会不会导致每个人都想“一步登天”?徐安龙分析说,“在一些产业链中,单个阶段性成果的取得可能就要十几二十年,然后再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步积累,才可能有东西出来。”而通过建立创新的科技投融资方式,完全有可能加快阶段性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促使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相结合,从而加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他还提醒,在积累过程中,引进和培养人才是原动力,科技投入则是拉力。但是,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还要由市场机制去拉动投融资管理体系。
“在国外的上市生物医药公司中,不仅生产药品的公司可以上市,发现新药的、做药品服务的都可以上市,因为每个阶段都有市场性,都有经济价值,都可以评估。”徐安龙话锋一转,“而在中国,由于产业链的早期公司没有固定资产,没有抵押,所以很难发展,很难走向产业化,仿佛没有产品,科技和经济两张皮就永远分开。”对此,他的建议是要鼓励脚踏实地创新,在创新投融资方式上大做文章!
徐希平(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去30年中国为何没有研发出一个能与早年“人工胰岛素”相提并论的创新药?
政府支持自主创新不仅要有“思路”,还要有“举措”
三年前从美国哈佛大学归国来到广东,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希平成为深圳成千上万创业者的一份子。他所带领的团队长期致力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并于2008年3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I类新药“依那普利叶酸片”,这也是过去4年来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唯一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血管系统I类新药化药。
但是,徐希平对国内药物创新领域的成果并不感到满意。“过去30年中我国为何没有研发出一个能够与早年‘人工胰岛素’和‘青蒿素’相提并论的创新药?”他的问题振聋发聩。
对此,徐希平觉得可以用汪洋书记的理论来解释。今年一月,汪洋书记提出,“有效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既要具有创新性的思路,还要具有创新性的举措”。30年来中国新药创新领域成果不够丰富,其原因之一就是“相应的创新举措没有能够及时出台,支撑创新思想的实现”,徐希平提出。
他解释说,一般说来,现行的科研制度和组织体系都是在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常常与创新的思想不协调,甚至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从而限制自主创新。
“创新举措”,政府可以做什么?徐希平举例说,在自主创新的研发成果进入产业化阶段后,政府直接以政策来作市场支持,是自主创新成果取得最终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比如,针对中国上亿高血压患者,徐希平团队提出230脑卒中预防工程(即重点管理2%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可以降低30%脑卒中的发病),如果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社区型高血压的筛查和积极治疗,能够经济而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发病。(实习编辑:小米)